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6-09-06 08:13 作者:化保局 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提升自然资源综合保护能力,8月23日至25日,由龙大学总工带队,组织保护区部分干部职工到毗邻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学习交流。

    这次学习交流的目的地是毗邻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建设管理起步较早,总面积136017公顷,属于大型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学习交流的目的是借鉴、引进资源保护管理、行政执法、科研监测、公众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社区经济发展等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好的做法,开阔干部职工视野,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增强工作热情,为进一步推动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添加新活力。

    为了搞好这次学习交流,管理局制定了具体学习计划内容,要求大家带着问题学习交流。活动过程中,采取了座谈、提问、实地参观、调研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座谈,了解了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等基本情况。化保局的同志能够积极主动提问,询问学习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执法、极小物种保护与繁育研究、生态旅游扶贫模式等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举措。座谈结束后,还实地参观了川陕苏区城口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馆,并到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亢谷社区深入了解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研生态扶贫的成功经验。 

 与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导座谈

学习交流成效与体会

    学习交流活动组织缜密,时间紧凑,纪律严明,给兄弟自然保护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座谈提问踊跃积极,学到了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扶贫帮困等先进工作经验;参加学习交流的每位干部职工都大大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活动成效非常显著,是一次具有重大价值的学习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有以下几点体会:

    1、川陕苏区的红军精神,激励我们增强使命感

    参观“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继承红军精神,坚定了我们为国家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信念。走进“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只见馆内分为“星火撒巴山-创建川东游击军”、“浴血铸丰碑-红四方面军在城口”、“重整旧河山-城口苏区的建设和发展”、“军民鱼水情-城口人民对苏区的巨大贡献”、“英名垂青史-在城口战斗过的共和国元勋”五个展示区,详实的图文,众多的革命文物,生动的影视等,为大家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我们在参观中了解发生在大巴山的革命史,不知不觉跨越了时空,感受到革命战争的硝烟仿佛就发生在眼前,感受到曾经的民族苦难是那么刻骨铭心,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据了解,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维舟、李家骏等革命先辈们曾先后率领红军转战城口,城口县有3000多人参加了红军,使大巴山成为了红色革命的根据地。

    我们参观纪念馆,学习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崇高的革命理想;了解红军在大巴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经历,学习和继承红军为了中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生活,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结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时刻不忘肩上的重担,坚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奋斗终身。

    2、丰硕的科学成果,提醒我们弥补差距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大巴山南麓的城口县境内,地处华中地区腹地,东邻陕西平利县、镇坪县,北与陕西紫阳县、岚皋县接壤,南接重庆市巫溪县、开县,西连四川万源市、宣汉县。是北半球亚热带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华东、日本植物区系西行,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东衍,华南植物区系北上与华北温带植物区系南下的交汇场所。该区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生态系统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为第四纪冰期生物的“避难所”、北半球亚热带同纬度地区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1998年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列出的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同时也被列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所确定的全球233个热点生态区之一。

    据介绍,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与相关科研院校、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开展科研监测项目合作,在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根据出版的《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一书,大巴山保护区有维管植物210科3481种(不包括苔藓),比化龙山保护区多1300多种(其中,兰科植物有111种,比化龙山保护区多60余种);大巴山保护区有陆生野生动物139科656种,比化龙山保护区多280多种。大巴山保护区所在的城口县还是世界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有模式标本植物200多种,另外有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珙桐、巴山榧、连香树等197种。在极小物种拯救方面,大巴山保护区大力开展了极小物种崖柏的繁育研究,从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到组织培养,持续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对崖柏一整套成熟的保护繁殖技术,使世界上曾经宣布灭绝的崖柏扩大了种群,这是了不起的科研成果。

参观标本馆,学习气氛浓 

    通过与化龙山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报告比较不难发现,大巴山保护区与化龙山保护区在自然环境、保护价值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大巴山保护区地处巴山南麓,化龙山保护区地处巴山北麓,一南一北形成了大巴山系的1对双胞胎自然保护区,而且优势互补,这对于保护大巴山脉的生物多样性极其重要;在生物资源方面,化龙山保护区的很多物种大巴山保护区没有发现,大巴山保护区的很多物种化龙山保护区没有发现。极小物种化龙山保护区有长序榆,大巴山保护区有崖柏,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物种丰富程度上,化龙山保护区目前的物种名录无法与大巴山保护区的物种名录相匹敌,这充分说明了化龙山需要进一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的必要性;在重要物种的保护与繁育研究方面,化龙山保护区开展了重楼人工繁育、巴山榧树人工繁育、珙桐人工繁育及嫁接技术等课题研究,大巴山保护区则开展了崖柏种子、扦插、组培等一系列繁殖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借鉴。

    3、显著的宣教成效,鞭策我们奋起直追

    重庆市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列馆于2014年末开馆,该保护区2015年荣获“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该馆陈列动物标本200多种、昆虫标本1000多种,植物标本达4000多份,动植物标本较齐全。走进陈列馆,蜡叶标本栩栩如生,动物标本活灵活现,图片精美绝伦,沙盘气势恢宏。鸟鸣声、兽吼声阵阵传来,让人仿似走进了真正的亚热带森林之中;一排排,一列列,整齐摆放的标本,吸引着我们探索的目光。走进领导关怀展示专区,参观各级领导视察、指导大巴山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图片,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自然而然地促使人们主动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口宣言》“提出明确保护目标,构建保护蓝图;提升保护政策,实施保护方案;扩大交流合作,增强保护能力;深化宣传教育,提升公民保护意识,为保护大巴山生物多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而努力奋斗”,读来让人振奋,这些文字在我们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者、保护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道出了所有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共同的心声。

    通过参观,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巴山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感受到了这种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宣教设施产生的强烈效果。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把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何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建设集科研、宣传、教育一体化的先进科教综合楼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需求与落后生态教育设施之间的矛盾。

    借鉴经验,我们要进一步寻找差距,在科研方面奋发图强,投入资金和人力采集制作更多标本;健全管理制度,配备专门讲解人员,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功能;奋起直追,争取早日建成化龙山保护区陈列馆,使之成为陕西在大巴山系最大、最理想、最有价值的科研合作、交流协作、生态教育的平台。

    4、生态旅游扶贫经验,成为社区共管的典范

    扶贫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思路正确了,思想解放了,行动才是正确的。自然保护区有一项主要职能,就是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社区经济,用现在的说法就叫社区共管。

    城口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待社区经济发展方面的态度和做法,是客观实际的,也是我们应当大力借鉴的。他们认为,百姓的生活都没解决好,让他们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是不实际的,资源也是保护不好的。比如,大巴山保护区在鼓励社区百姓发展养蜂产业的同时,又组织老百姓自己讨论对中蜂保护的重要性,从保护野生动物(植物种子的传播者)、保护昆虫(植物的授粉者)、保护野生植物(蜜蜂的蜜源植物)、保护河流(动植物离不开水)、保护森林(涵养水源)等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让百姓认识到保护一个物种,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意义在哪里。

    亢谷经验,是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社区开展生态旅游扶贫的典型经验。亢谷是位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内的一条涉及东安乡、高官镇、河鱼乡的山谷,这里过去不通公路,经济落后,主要经济收入是靠外出打工,当地特产卖不出去,百姓生活艰苦,亢谷沿线山村人均年收入是全县最低。现在,生态保护好了、路修通了、旅游发展起来了、经济条件好了,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9000多元,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开起了食宿一体化的农家乐。大巴山保护区同行介绍,亢谷的农家乐现在有170多户,收费都是明码标价,价格统一,政府监管。亢谷还成片规划了蜂蜜、洋芋、土鸡等特色种养业基地。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凉爽的气候,便利的交通,优惠的食宿条件,每年吸引了大批城里人来休闲度假。如今,亢谷是城口县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区内修建了柏油公路,统一安装了路灯,新建了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个个贫困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是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脱掉了这些小山村穷帽子。百姓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致富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了,进山破坏资源的现象大大减少,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也就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

    坐井观天,不能解放思想;故步自封,无法开拓创新。经过来去短短3天时间的学习交流,大家都觉得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取到了真经,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