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4-05-23 17:17 作者:王卫东 来源:
     确定无误,真的是短距风兰!

经过一年多的探寻,确认,再确认,终于得出了结论。这意味着陕西省兰科植物又有了新纪录。

发现与鉴定

201211月下旬,一位传来3张照片,说是镇坪县传说中的凤尾金(当地俗名),让帮忙鉴定是什么物种。打开照片后,感到颇为陌生,从根系和叶片初步判定为兰科植物,而且很有可能是陕西省新纪录物种,具体是什么种却说不上来。查了一些资料,也没有头绪。

201212月初,在鉴定无果的情况下,笔者将“凤尾金”的照片发给两位植物研究学者,请他们帮忙鉴定。由于只是照片,无实物标本和开花照片,两位学者均未给出明确结论。其中一位学者从照片判断,认为系百合科植物的可能性极大,笔者则坚持认为是兰科植物无疑;而陕西师范大学植物研究专家任毅教授看过照片后,也认为系兰科植物,并建议好好养护,待开花后,再行鉴定。

据此,笔者将信息反馈给朋友,让他参照养植石斛的方法将“凤尾金”养护好,不宜多浇水,不宜用土养护。朋友悉数采纳意见,精心养护,视如宝贝。

20134月下旬,朋友来电,说“凤尾金”已经开花,让我有时间去一下,拍个照进行鉴定。

接到电话,兴奋不已。带上相机,于周末奔赴安康市,见到了久闻大名的“凤尾金”,正开着白里透红的小花朵,模样可爱极了。我一连拍了数十张照片,并用超微距模式为花朵做了很多特写。拍摄完后,朋友赠送一棵死去的植株作为标本。后来电话询问,说花期一直持续20多天,直到5月中旬花才谢。由此可以确定,凤尾金花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

拍到开花照片后,笔者就开始了鉴定工作,查阅资料,并在植物群里交流,得出初步结论为风兰。但是,仍然不敢下结论,遂将开花照片再次发给任毅教授,请他帮助鉴定。很快,任毅教授反馈意见,鉴定为兰科植物风兰属短距风兰Neofinetia richardsiana Christenson,并说该物种系中国特有种,长期以来一直未弄清楚分布地点,希望笔者到野外拍摄到自然环境下的植株。

闻此,笔者欣喜不已,查阅了吉占和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十九卷:兰科),内中记载兰科风兰属在中国产风兰Neofinetia falcata (Thunb.ex MurrayH.H.Hu和短距风兰2种。短距风兰模式标本存于英国邱园标本馆,在欧洲有栽培,而关于短距风兰的花期却为空白,也无任何分布地点的记载;又查阅陈心启、吉占和、罗毅波三位专家所著《中国野生兰科植物彩色图鉴》,对于短距风兰的分布地点也持模棱两可态度,仅怀疑为四川,也没有关于花期记载;在2004年《云南植物研究》杂志第3期《四川兰科一新种——西昌风兰》一文中,作者刘健仲、陈心启对3种风兰属植物风兰、短距风兰、新种西昌风兰进行了比较;陈心启、刘健仲、罗毅波、金效华、吉占和著《中国兰科植物鉴别手册》,描述风兰属产3种,记载短距风兰产湖北西部,生于林中树上,海拔约2000m,花期6月。

涉险上山拍摄野生植株

为了获得野生植株照片,笔者和朋友多次联系,要求上山拍摄。原约定在20136月中旬,请向导带着上山,因故未能成行。直到20139月底,才再次约定上山拍照时间。

2013101日,中午时分,一行4人向短距风兰生长的地方进发。在森林中大约行进了1个多小时,便来到一处山脊,一边是绝壁,一边是险峻瘠薄的陡坡。我们沿着山脊艰难攀爬,时而抓紧树枝避免下滑,时而紧扣岩石以免跌落,大约又前行了半个小时后,向导终于在一处悬崖边找到了采剩下的野生凤尾金植株。此时,大家都满头大汗,有一种惊险刺激之感,连我这长期爬山之人都觉得十分危险、两股战战,不敢向山崖下俯视,可见坡度之大。

略歇一会儿,我们便开始拍摄,我仔细计数,共有15株短距风兰,植株很小,分布在山脊线上下长约20m、宽约3m左右的极窄小范围内。其气生根紧紧贴生在岩石上,弯转蟠曲,与苔藓、地衣共生一处。其叶片彼此套迭,酷似凤凰尾羽,由此不难理解,群众名之为“凤尾金之原因。整个植株看起来风姿绰约,犹如美女立在绝壁悬崖翩翩起舞。同行朋友们均啧啧称奇,直赞其为“兰中美人”。

拍完照片,我们沿原路返回,抵舍已经傍晚。虽然大家很累,但却收获巨大,心情无比愉快。因为此次短距风兰的发现,增加陕西省兰科植物新纪录1属,也填补了有关植物文献资料中关于短距风兰分布、花期和野生生境情况的有关空缺,对于兰科植物的研究具有意义重大。

保护的思索

向导说,他从小喜欢采“金钗”,通过几十年在野外的寻找、观察和总结,除于此处发现凤尾金外,没有在第二处发现过。

向导的话从侧面说明短距风兰对自然生存环境要求极其严苛,自然繁殖十分困难,所以野生资源极其少有。加之镇坪县当地群众将短距风兰当做“金钗”入药历史悠久,本次发现的短距风兰种群数量很小,株数不多,极易遭到毁灭性破坏。

     笔者产生一种深深地忧虑,担心该物种会遭到毁灭性采集。一个物种,从遥远的古代走到现在,在野生状态下苦苦求存,立于绝壁悬崖,生存的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一物种?呼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发现地点严格保密、铁蒺藜围栏,并建议禁止当地群众将其采集入药或出售等方法加强保护,避免本地区短距风兰灭绝。

(此文发表于《中国林业》2014年第1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