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11-17 14:45 作者:化龙山管理局 来源:化龙山管理局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站长  姚忠文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业技师 龚光斌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业工程师 马  燕 


主持人: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给听众朋友们介绍了很多化龙山的情况,有关于保护区的建设历程、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故事、保护区立法等方面的内容。那么,化龙山究竟还有着哪些神秘、感人的故事呢?今天的“七女巧说化龙山”继续带听众朋友们一起去探密化龙山。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站长姚忠文,林业工程师龚光斌和马燕,欢迎三位做客我们的直播间。

首先,我们有请三位嘉宾向听众朋友们来打个招呼。你好,姚站长!

姚: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姚忠文。

主持人:你好,龚技师。

龚: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化龙山保护区的龚光斌。

主持人:今天来到现场还有我们的生态女将,来和大家打个招呼。

马:大家好,我是化龙山保护区的马燕,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再次见面,共同分享我们化龙山的有趣故事。


第一部分  从军报国

主持人:听说今天来我们现场的三位生态卫士中,有两位曾经是军人,是这样吗?

姚站长:是的,我和龚哥曾经都是军人。

主持人:姚站长入伍的时间是哪一年?

姚站长:当兵是我的梦想,我是1996年参军入伍的,当时20岁已经是入伍的最高年龄了,经过层层体检和政治审查,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入伍通知书,圆了我的梦想。我当时所在的部队是武警广元市支队,属于内卫武警,大多是看守监狱、守卫保密要害单位和水电厂,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三年时间不算长,但是过程却是刻骨铭心,一生难忘。

后来我顺利转了一期、二期士官,又被调到支队机关代理保密员职务干了三年。其间经历了好几个单位,接受到不同的历练,也练就了我干一行爱一行、干就干好的军人作风。

主持人:都说军队是血与火的熔炉,军人是在革命的熔炉中冶炼出来的,龚技师你当年从事的是哪个兵种呢?

龚:我在1986年11月,带着梦想和亲人的嘱托,步入了神圣而庄严的绿色军营,当上了一名武警消防兵。

主持人:您是武警消防兵,我们都知道武警消防兵经常需要紧急出动,那着装的速度是不是也要经过严苛的训练?您当时的着装速度需要多长时间?

龚:是的,紧急出动是我们的必练科目,首先是“原地着装”,

包括头盔、皮带、防火服、上衣、裤子、战斗靴等,最开始班长娴熟的示范和讲解,眨眼功夫结束了,规定时间为20秒,优秀为15秒。所以,为了尽快掌握这项技能,我就利用休息时间,独自到操场反复穿、反复脱,经过刻苦练习,最后取得了14秒的好成绩。

主持人:14秒?真的是很难想象速度有多快。时隔三十多年,还记得那么清楚,看来一日当兵一生难忘,这话真的不假!那我想问问姚站长,现在回想起来,军旅生涯中最让你记忆犹新的是什么呢?

姚: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应该是退役的那一天。我当了八年兵,一纸退伍命令结束了我的军旅生涯,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天我们胸戴大红花哭成泪人。

主持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想当时一定是万般不舍。

姚:是的,当时首长安慰我们说:“曾经是军人,终身都是军人,退伍不退色,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去做一名别样的军人吧。”

主持人:这位首长说的太好了。听了你们从军的故事,我想我们的生态女将马燕对这两位同事也有了新的认识,是不是?

马:是的。其实穿上一身军装,也是我们女生的奢望。我和姚站长的年龄差不多,听了他们的介绍,让我对当兵的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的不少同学和朋友都选择了当兵,去部队学习锻炼,让我十分敬佩也十分羡慕。其实军人的内涵气质是深入骨髓的,两位同事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也是永葆军人本色。

第二部分  服务地方

主持人:马工程师对两位兵哥哥的评价很高啊,能具体的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马:好的,我到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以前,一直在镇坪县林场工作,最先接触龚光斌大哥。我以前从事过木材检尺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手上的责任和权力也很大,调运木材的都是老板,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拉拢木材检尺人员,好把尺子拉紧一些,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可是龚哥原则性非常强,不徇私舞弊,一切按规矩办事,就连别人递上的烟他都不抽,以致于许多老板都说他不近人情。

检尺都在野外,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不管是春夏秋冬,龚大哥总是冲在最前面。为了不耽误木材外运,经常天不亮就起床,提前赶到砍伐现场,特别能吃苦。后来林场给他换了好几个岗位,他都是一个态度,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主持人: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军人本色!那你眼中的姚站长是什么样的呢?

马:姚站长一转业,就和我同在林场办公室,开始都认为他是“一根筋”。每天上班前准时打扫卫生,收拾整理办公物品,给大家烧开水。接下来便是紧张的工作,凡是领导交办的事情,他一点也不打折扣,生怕出一点点差错,打扫厕所和环境卫生,都是他在干,不嫌脏不怕累。他们都把地方当成了部队,真是一日当兵一辈子都是军人。

主持人:对于每个军人来说,从军的日子毕竟只是人生中很短的一部分,退伍后还得回到地方工作。龚技师,您还记得当初退伍后的情景么?

龚:退伍后,组织分配我到了林场工作,成为了一名护林人。九十年代初期,木材市场急剧升温,木材采伐量也不断增加,是名副其实的“棒棒经济”时代。当时支队长的话还在耳边回荡,我就奔赴林场木材检尺工作岗位,后来又从事木材销售工作。眼看着过度粗放的采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美丽的森林一片狼藉,活蹦乱跳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家园,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混黑污浊,少有的水生物也是命悬一线。久旱来了,久涝也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接踵而至。我除了心痛和愤恨,没了任何办法,作为军人,我第一次感到无助和无奈!

主持人:我能够体会到当时您的那种心情,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有了改观呢?

龚:直到1997年,国家出台了禁伐天然林的决定,木材采伐由此而告终,林场正式实施封山育林,大规模推进植树造林,生态系统正在大规模修复中展现大自然的本色,像一株久旱逢甘露的禾苗,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股暖流,浑身都来了劲。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要冲到最前方,奉献我的生命和热血,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主持人:说得真好,你对资源过度的利用感到痛心,对优美的生态环境充满向往,是个有理想的人,那姚站长你呢,你退伍后是从事什么工作?

姚:2006年3月,我也被分配到镇坪县国有林业总场,面对地方的工作有太多的不适应,当时我不知道林业工作是啥,林场工人一天干啥。幸好领导安排我在办公室工作,为了让我尽快熟悉新的工作,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每次都会带上我,在和护林员的接触中,我才慢慢了解到林业工作的枯燥、艰辛和意义,但我的工作依然程序化,打扫卫生、整理文件资料、到基层,一板一眼,呆板严肃。在这里也要感谢我的同事马燕,是她的畅快和豁达感染了我,让总是一根筋的我,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中有了久违的笑容,学会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也进一步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存家园”的道理。

第三部分  扎根化龙山  

主持人:说起来马燕也是功不可没啊。刚才你们谈了从部队退伍后初到林场的工作情况,现在你们都成了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卫士,我想,这里面一定有很多故事吧?我们先请龚技师来聊一聊。

龚:好的。也许老天总会眷顾有梦想的人,2011年,因为工作需要,我从镇坪县林业总场选调到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保护站,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成了我实现梦想的摇篮。新的单位虽然仍是林业系统,但工作性质却有着天壤之别。林场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保护站追求的是生态效益,是保护人类生存家园,保护人类遗产,平凡而伟大。那茫茫的长林丰草,那活蹦乱跳的野生动物,那山清水秀的千里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感觉自己有着使不完的劲。

主持人:你所在的八仙保护站是不是比较偏远,工作中应该也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是吗?

龚:八仙保护站是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基层保护站之一,位于平利县八仙镇,保护站负责开展辖区的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说起来简单的几句话,做起来却是道阻且艰,但是我的心情却是特别特别好,因为走过了长长的木材采伐期的徘徊、烦躁和忧郁,现在感觉生命的激情再次燃烧起来,我仿佛又披上了军装,军人最不怕的就是艰难险阻,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也绝对不会退缩。

主持人:平时工作中都主要做些什么呢?

龚:野外巡护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保护区保护管理的重要措施,目的是制止非法入山,制止乱捕乱猎、乱采乱挖、乱砍乱伐、乱占林地等一切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到了防火期,控制火源隐患,更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加上天书峡景区毗邻保护区,过往车辆行人络绎不绝,所以我们的巡护管理一刻也不能马虎,我们风里雨里雪里,披星戴月,马不停蹄。

稍闲的时候,我们就进社区、院落、学校开展宣传教育,并利用爱鸟周、野生动植物日等契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合作联谊、展板、标本、宣传单、演讲等措施,把宣传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提升了社区群众对保护区工作的认知、认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

主持人:听了你的介绍,不懂的人还以为你们的工作一天就是游山玩水,而实际工作中却是辛苦和寂寞吧?

龚:是的。我们轮流在海拔2170米的正河垭保护点值班,肩负着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科研监测、气象观测等职责,从保护站到正河垭保护点有30多公里,我们每月值班10天,值班期间需要将10天的生活物资备齐。这里一年四季每天都离不了火炉,因为海拔高,气温早晚温差大,煮的饭总是半生不熟,需要多次重复蒸煮才能勉强食用,不然就是夹生的。特别是冬天,山上唯一的水源也变成厚厚的冰,所以我们冬天只能用斧头将冰敲破,放入锅里融化后才能解决吃水问题。因为长年累月骑摩托车,导致同事们患上了严重关节炎,遇到天气变化、爬坡、下山都成困难,只能忍住疼痛贴上膏药戴上护膝继续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很快乐,因为在这里我感觉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兵,一个镇守边防的战士,一名真正的生态卫士。

主持人:在艰苦的林业基层工作中找到快乐,找到自己依然是军人的感觉,听说你还爱上了植物识别和摄影,这是全身心投入、发自内心热爱这份工作的结果吗?

龚:是的。刚到保护区时,还没有理解“保护”的含义,通过学习和日常工作开展,我才明白为啥要进行资源保护,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森林,而是生态系统。每一个物种都是这个系统上的一个节点,如果这个物种灭绝了,生态链条就会断掉,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毁掉,所以即使是一株不起眼的杂草,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是我爱上植物识别的起点。

第一次与同事巡护时,正值春暖花开百草丰茂,那些姿态各异的植物让我好生新奇,可它认识我,我却不认识它,极少数树种也只能叫出土名,同事刘平告诉我,这是凤仙花,那是手掌参,他识别植物的能力,让我吃惊而震撼,我心里就想:如果我也和他一样那该多好,我也要成为一本植物百科全书。有了这个想法,学习植物识别的兴致也随之而来。单位好像是知道我的这个心思,安排了百种植物识别学习,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件天大的好事。在单位,我就看图片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野外巡护时就识别实物,不认识的又觉得好看的就拍上照片,回来再请教,有时还采上标本对照学习,就这样每天识别一种新植物,每天都感觉到满满的收获。

为了加深对植物的记忆,每次巡山我都带有小本子,对沿途应识别的物种,根据科、属、种分别做了详细记录。也许这是一种缘分,我对植物识别产生浓厚兴趣,源于我的工作,而又因爱上植物识别,无意中爱上了拍照,而且从此结下不解之缘。通过几年的积累学习,我已经能识别植物千余种。保护区的工作相对比较单调,没有外出的机会,更没有其他娱乐,植物识别和拍照让我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美丽的大自然成了我时刻相伴的朋友。

说起拍照,还得感谢同事刘平,他每次巡护时脖子上都挂着相机,下班后相机也不离手,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时时拍,天天拍。那天,我们很早就上山了,直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还在继续往上爬,边爬边拍,我只好原地等待,等急了我就高声喊,他钻在草丛里说:马上!再喊还是马上!就这样一至到下午,眼看天都快黑了,我又冷又饿坚持不住了,就朝着他的方向爬上去。原来,他还趴在地上,拍一种叫“星果草”的植物,为了能把照片拍到最佳效果,一拍就是几小时。哎,要是我有一部相机就好了,也不会那样干等着。周末,我就拿出几个月省下的钱,购置了一台数码相机。从那时起,每次巡山,我都随身带上相机,照相机也成了我的最好伙伴。从植物发芽、开花、结果,反复多次从不同角度重复拍摄,回到办公室,就利用大家休息的时间,筛选、整理、归类,这是一项较大的工作量,放几天不整理就忙不过来了。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照片,做成美篇,或者编辑成科普资料,发到群里、分享到朋友圈,每一个大拇指、每一句评论,都是对我辛苦劳作的肯定,我的心里就像拿到高额奖金一样快乐。我想,每一名摄影师应该都是这样爱上摄影并成为大家的,于是又一个梦想在我脑海浮现,我要当摄影师。

无意中的一个爱好,积累的大量照片资料,却在后来的科研宣教中被多次使用,成了观测动植物消长变化的重要资料,更是让我无意中加入了科研监测的行道,说是无意插柳柳成荫,不如说是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上下一盘棋,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从法律法规到生物百科,从植物生物学特征到药物学知识,我们都得涉猎。可以说,要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当好生态保护排头兵,才能走好刚刚开启的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万里长征。

主持人:讲得真好,让我对生态卫士肃然起敬,我们今天的碧水蓝天少不了你的功劳。下面,我们请姚站长来说一说他了解的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什么样的。

姚: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大巴山北坡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化龙山主峰海拔2917米,仅次于华中屋脊、巴山第一高峰神农架,北有秦岭抵挡来自西北利亚地区的寒流,南面大巴山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流,气候温暖湿润,是典型完整的北亚热带生态系统,且南北过渡、东西承接,植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不同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又有别于四川峨眉山,这种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有特色在国内同一纬度极其少见,是一座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全人类的生态遗产,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被我们的刘斌局长荣称为“青春美少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属性、资源属性、环境属性更加突出,接受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三个部门监管管理。守护这座生态高地任重而道远,今年管理局出台的五大行动二十项工作任务,是实现优区强局、建设省内一流保护区的战略决策。我们一定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消除人为破坏攻坚战,保护好碧水蓝天,打造化龙山这张瑰丽的生态名片。

主持人:听了两位的介绍,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生态卫士的平凡而伟大。马工程师,作为一名生态女将,对于生态卫士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坚守与付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蒋家坪村提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继承、丰富、发展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内涵,彰显了人民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高度统一,坚定了人民对美丽中国和美好生活的双重期盼的信念。保护和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两年前姚站长担任过华龙村第一书记时,那个村毗邻保护区,是保护区的社区,他把精准脱贫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鼓励社区群众从事林业产业建设,开展药材、山野菜大田种植和野鸡驯养,让社区群众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淘金取银,通过产业致富降低社区群众对大山的依赖,提升了社区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人民,保护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世世代代的人民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所以我们保护和管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保护区内,周边社区也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只有通过社区共管,让社区群众理解、支持甚至参与我们的保护管理,浓烈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存家园”的社会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建设目标。

主持人:说的太好了,一名生态卫士的心声,让人好生敬畏!从当初从军报国到服务地方经济,从一名国防卫士到扎根化龙山成为一名生态卫士,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姚站长和龚技师怎么看自己角色的转变?

姚:我们都曾经是军人,受到过部队的特殊教育和严格训练,有着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从国防卫士到生态卫士,工作职责和角色变了,不变的是当过兵就一生是军人,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会站好岗、打好仗、打胜仗,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兑现军人的承诺,做到无愧于人民、无损于军人的形象,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龚:最后,我想用一句歌词结束今天的节目: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