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10-28 15:24 作者:化龙山管理局 来源:化龙山管理局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七女巧说化龙山”第四期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三位嘉宾,他们是谁呢?下面,有请三位嘉宾与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张义方: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副局长张义方,很高兴来到安康广播电台直播间与听众朋友们共同分享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濒危动植物资源科学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公众教育宣传等情况。

宋要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来自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宋要强,河南许昌人,研究生学历,在化龙山保护区工作10年了,我非常喜欢化龙山保护区,喜欢和绿水青山交朋结友。我负责科研宣教科工作,主要从事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马 燕:嗨,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马燕,来自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我既是一名生态卫士,也是生态文明公众教育和宣传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主持人:“七女巧说化龙山”栏目播出以来,让听众朋友们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了初步的了解。中、省历来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和保护工作,我们化龙山保护区作为生态特区、生态宝贝集聚区,一定有它的历史原因吧。

张义方: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陕西考察时,站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上,眺望秦岭牛背梁主峰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天然空调,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南北分界线,是生物基因库,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还语重心长地对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说:“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属于大秦岭的范畴,保护区生态宝贝众多,建设好、保护好化龙山这个生态特区,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大家知道,在很远很远的时期,我们地球曾经发生了毁灭性破坏,这个破坏就是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中国广泛发生了地壳运动,也就是我们偶尔听说的燕山运动。燕山运动使我国地形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就形成了中国现在的地形地貌。而我们化龙山恰好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内,这个“弧形的构造”就相当于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构成了半封闭、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因此,化龙山受到燕山运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使部分古老物种没有遭到灭绝性破坏而被留存了下来;同时,我们化龙山保护区内山岭尖峭险峻、山谷狭窄深邃,悬崖陡壁、沟壑纵横,不适宜人类生产生活,这些自然条件都为留存下来的古老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化龙山保护区能够成为古老植物“避难所”的关键所在。经过长期保护和发展,化龙山已成为了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北植物集中分布、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巴山北部地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主持人:没想到化龙山的形成和发展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地质地貌因素,我想这也是化龙山保护区被誉为“生物种质资源库”的重要原因吧,我们化龙山保护区到底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请张局长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张义方:好的。我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是化龙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非常完整。化龙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2%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保护区内最高海拔2917米,最低海拔763米,高低海拔相对落差达到了2154米,植物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层次感非常强,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即使是同一个季节,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在化龙山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巴山冷杉林、华山松林、杉木林等针叶林,可以看到红桦林、栎林、青冈木林等阔叶林,可以看到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箭竹林,还可以看到灌丛和一望无际的亚高山草甸等多种植被类型,在同一保护区内分布有这么完整的多种植被类型,这是其他自然保护区无法相比的。当我们身临其境时,不得不震撼化龙山的神奇,震撼化龙山带给我们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冲击,这就是我们化龙山保护区的魅力所在。

二是化龙山保护区植物资源非常珍稀。建国以后,我国非常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我们化龙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两次全面的科学考察和调查。保护区内生长有古生代的卷柏,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的紫箕、云杉、榧树等,新生代(第三纪)的凤尾厥、油杉、苦木、珙桐等植物。2015年,我们在保护区内发现了一种植物,经过我国植物分类专家鉴定,在世界上都没有相关记录,确定为植物新物种,定名为化龙山黄堇,这可以说是在世界植物史上都要留下我们化龙山的大名;随后又在化龙山附近发现了开黄色花的疑似毛蕊金盏苣苔,经过有关专家比对分析后,确定该物种也是一个人类从未认知的植物新种,这些都证明我们化龙山物种非常丰富,也会随着科学考察的深入进行,一些新发现还会层出不穷,地位会更加突出。

截至目前,化龙山保护区共记录有种子植物2159种、蕨类植物114种、大型真菌169种,苔藓类植物还有待于我们深入考察。有重点保护植物13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15种。这对我们热爱自然、热爱植物的人们来说,化龙山保护区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系统,这也是我们甘愿为之付出的源泉所在。

三是化龙山保护区野生动物非常丰富。化龙山保护区发现的纹背鼩鼱、林麝、秦巴北鲵、巫山北鲵等都属于古老的原始种类。近年来,保护区内又陆续发现有国家保护蝶种冰清绢蝶、中国特有珍稀品种宽尾凤蝶、濒危物种蓝尾石龙子;还发现有新记录领鸺鹠、黑尾蜡嘴雀、云南柳莺等。目前,我们保护区共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401种,其中哺乳类80种、鸟类251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18种、鱼类30种、昆虫1000多种。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群,为我们进一步保护和研究野生动物,提供了资源保障。

当然,这些只是从生物多样性方面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化龙山保护区还有很多人文科学和文化内涵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知和挖掘,随着保护管理的深入推进,必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惊喜和成果。

主持人:刚才听了张局长的介绍,我们对神奇的化龙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我们了解,化龙山保护区管理局在抓好保护管理的同时,也把宣传教育紧紧抓在手上。接下来,我们有请保护区“生态玫瑰”马燕同志给听众朋友们说一说化龙山保护区生态文明公众宣传教育情况。

马 燕:好的。我们保护区历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我们保护区从硬件建设入手,建设化龙山珍稀动植物标本馆,收藏动植物标本200多份,我们正在制作的标本还有200多份,预计年底前可以全部收藏到位;二是我们结合化龙山保护区实际,广泛印发《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把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禁止行为等知识、法规通过卡通漫画的形式,制作成“口袋书”,使枯燥的“法规”条款变成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科普读物,而让广大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将相关禁止行为牢记于心,把资源保护工作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三是我们保护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我们组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到保护区中小学校和周边社区,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剖析有关案例,现身说法引导广大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教育广大群众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周边群众“靠山吃山”的念头少了,进保护区滥挖滥采滥捕乱猎行为明显下降,珍稀动植物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特别是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中小学生了解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当起了宣传员、劝说员,自觉阻止家人,甚至是亲戚朋友不能破坏森林资源、不能破坏野生动物。

主持人:哦,化龙山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上做了这么多工作,保存有那么多的标本,我都忍不住想去亲身感受一下了。

马 燕:欢迎呀。我们保护区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改观和提高,先后被中省有关部门授予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称号。我们还积极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动物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建成了“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实习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教学基地”“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化龙山药用植物资源保育基地”“安康学院教学科研基地”。且随着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深入推进,化龙山保护区必将焕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魅力。

主持人:听了生态玫瑰的讲述,大家肯定会更加迫切的想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化龙山保护区吧。我想问问马燕,你对化龙山众多生态宝贝中,印象深刻的是哪一种呢?

马 燕:印象深刻的生态宝贝有很多很多,今天就给听众朋友们聊一聊“鸽子树”吧。

鸽子树真正的名字叫珙桐,它的花只有一对苞片(也就是花瓣),白色的苞片如鸽子的翅膀,在枝条上展翅飞舞,所以我们形象地称它为“鸽子花”,“鸽子树”也就由此而来了,其实它还有一个“乳名”,也就是土名叫水梨子。珙桐是一种古老的物种,也是中国特有树种。目前国外的珙桐都是从中国引种过去的,就跟大熊猫一样,都是中国的。珙桐是“植物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明星物种。化龙山保护区是我国珙桐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200米的山谷山地上。每到4月下旬至5月中旬,“鸽子花”竞相开放,一株株珙桐树上,挂满了雪白的“鸽子花”,一眼望去全是洁白的花瓣,大的有手掌大,小的也有半个手掌大,它那两枚洁白的大花瓣就像鸽子的两只翅膀,特别是微风吹来,就像一只只准备振翅而飞的可爱的白鸽,真的是特别特别的美。

主持人:哇,真的好想去看看“鸽子花”。

马 燕:其实现在看鸽子花也不一定要到化龙山,目前,通过人工育苗和适合的嫁接技术的应用,嫁接3年左右就能够开花,并不断改进技术,使鸽子树逐渐适应了低海拔环境。近年来,在汉滨区五里镇西桥村就栽植成功,使鸽子树“飞出”了深山,让更多市民观赏到了它的魅力。在平利县八仙镇境内的千家坪林场还建设了国家珙桐基地,镇坪县境内也进行了人工大面积栽植,我们相信,鸽子树这一观赏价值高的古老树种必将变成承载“两山理论”的桥梁和载体,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主持人:太棒了,我们也非常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说到科研,化龙山保护区一定也进行了很多实践吧,宋科长?

宋要强:是的。化龙山保护区内的生态宝贝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充分了解生态宝贝在保护区分布和生长状况,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我们一直把科学保护当作首要任务。一是摸清底子。在化龙山两次综合科考的基础上,我们陆续开展了化龙山兰科植物、大型真菌、昆虫、鸟类等专项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珙桐、红豆杉、巴山榧树、长序榆等多种珍稀植物分布规律和生长发育情况。架设远红外相机70多部,对重点物种和野生动物实行24小时365天的不间断监测,定期收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究其行为习性,为采取科学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二是进行保护研究。对珙桐、红豆杉等重点保护物种和长序榆等极小物种进行繁殖研究,进行野外栽植,进一步扩大了重点植物种群分布范围和数量,使之得到较好保护;三是开展利用研究。重点对重楼、五味子、绿花百合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进行研究,探索人工栽培技术体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出了绿水青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提高我们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目前,在我市全面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工作部署中,你们是如何做的呢?

宋要强:我们十分重视保护区周边群众增收工作,我们主要以社区共建共管为载体来实现绿色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化龙山管理局每年挤出一定的资金,扶持周边社区和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植产业,并在技术上进行指导,使周边群众在发展产业中实现长远增收,引导社区群众成为我们保护区的义务监督和保护“哨兵”,实现双赢结果。举个典型的事例,在我们保护区镇坪县牛头店镇红星村有家姓魏的农户,家有4口人,一直靠打点零工,上山割点生漆为生,年收入只有1万元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与老魏拉家常,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建议他进行中蜂养殖,开始他还有很多顾忌,经过我们多次做工作,并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在产品上帮忙联系销路,他终于放开手脚养蜂,目前已发展到了100多箱,每年生产蜂蜜2000多斤,仅这一项年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搬下了山,建起了2层小洋楼,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我们先后扶持周边社区发展了中蜂养殖、山野菜人工栽培、重楼栽培、五味子栽培等社区共建共管科技示范项目,逐步改变了周边群众“靠山吃山”,甚至是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行为习惯,老百姓不用满山跑,就赚到钱了,使得绿水青山切切实实地变成了当地老百姓的“钱袋子”,让他们优先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

主持人:在研究和监测工作中,你们一定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应该也有许多难忘的故事,能不能给我们听众朋友们分享一下呢?

宋要强:可以这么说,在我们化龙山保护区干工作,艰辛的苦和累、收获的喜和乐随时都陪伴着我们这些生态卫士。在这里也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段亲身经历吧。记得2018年春末夏初,正是蜡嘴雀从南方迁徙,在我们化龙山停留歇息的时节,那天艳阳高照,我扛着20多斤重的摄影设备,爬到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准备拍摄黑尾蜡嘴雀,突然从我的镜头中出现了几只不一样的身影,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和黑尾蜡嘴雀非常相似,但还有一些不同,黑黑的头上长着大大的嘴巴,样子呆呆的,非常可爱,我当时特别激动,握相机的手都有些颤抖,追随着这一群精灵“啪、啪、啪……”地连续拍了很多张,不管怎么拍,感觉效果都不理想,就继续隐蔽地跟着转,托相机的胳膊酸了疼了浑然不知,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皮肤发烫,浑身都被汗水浸湿了,偶尔用手抹一下额头上的汗水,继续捕捉这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午后,直到手机响起时,才想起午饭还没有吃,肚子“呱呱”地叫,一直坚持到下午。晚上又赶忙查阅资料,请教有关专家,终于弄清楚了,混杂在黑尾蜡嘴雀中的几只精灵居然是很少见的黑头蜡嘴雀,更是我们化龙山保护区发现的鸟类新纪录。后来连续几天,我都扛着设备赶到这里拍摄,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惯,腿疼了就揉一揉,胳膊酸了就甩一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拍到清晰姿态优美的黑头蜡嘴雀的照片,并记录了它在化龙山的活动规律。像这样的事例对于我们生态卫士来说,是家常便饭,是常有的事。但是,当成果出来后,所有的苦和累都化作了喜悦、化作了我们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主持人:宋科长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向听众朋友们展示了化龙山生态卫士默默奉献、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道出了化龙山保护区的骄傲。那么,化龙山保护区还处在“青春美少年”时期,不管是建设任务,还是管理责任都很艰巨,在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方面有没有好的构想呢,张局长?

张义方: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群众。我们化龙山保护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到牛背梁考察为契机,以创建省内一流保护区为目标,重点从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入手,重点解决自然资源科学保护难题,进一步促进老百姓收入不断增加,将重点开展3方面工作:一是重点抓好生态文明公众教育。继续大力实施生态文明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从小抓起,依托化龙山保护区,指导和扶持周边学校积极创建“自然教育学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我们管理局及保护站生态文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宣传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我们除了要讲好《七女巧说化龙山》外,进一步充分利用《安康日报》、新媒体等平台,开办《点睛化龙山》栏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化龙山、认识化龙山,进而自觉投入到化龙山的保护中来,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二是重点抓好科学研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从陕西师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聘请知名专家,建立“巴山北坡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抢救繁育专家工作站”,重点围绕中省重点保护动植物、极小物种保护研究,化龙山保护区都有哪些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分布在哪里?它们生存的怎么样了?这都是我们要下大力气搞清楚的;我们还要对经济价值高的动植物进行研究,搞清楚它们最基本的生长条件,建立鸟类观测点,对一些物种进行驯化栽培,切实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继续加大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力度外,建立一批开放式研究项目,吸引省内外专家、学者到我们化龙山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全面提升我们化龙山保护区研究水平和能力。三是重点抓好社区共建共管。探索社区共建共管体制机制,要逐步建立起“保护区+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和扶持周边社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研究形成规范化、优质化、高效化产业技术标准,建立产业发展保障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助推“两山理论”惠及更多的农户,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我们化龙山保护区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光点,为我市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