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的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是蘑菇的天下。形态各异的蘑菇,如九天遗落的珍珠,一夜之间洒满林间,把单调的林下空隙,装扮得五色斑斓,仿若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今天,我带大家去欣赏一种色泽和形态都富于变化的蘑菇——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a),也叫橙盖鹅膏菌、鸡蛋黄菌、黄罗伞,是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真菌。
初生的橙盖鹅膏圆滚滚的,披着一层白色的菌膜,酷似一枚枚鹅蛋,窝在潮湿的林下空隙间。
一周后,外面的菌膜逐渐褪去,露出橙黄色球体,似煮熟的鹅蛋剥除蛋清后滚落出来的蛋黄,橙盖鹅膏菌之名由此而来。此后,橙盖鹅膏慢慢膨胀变形,3-5天便凸起扩张成一把美丽的橙黄色“小雨伞”,又似帝王出行的华盖,所以又叫黄罗伞。相传古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特别喜爱吃橙盖鹅膏,并规定这些蘑菇只能供宫廷食用,故在欧洲又叫凯撒蘑菇。
如果运气够好,偶尔会在同一地点见到它的幼体、亚成体、成体聚生一处的奇丽景观,穿越它一生成长的“时空隧道”。
按常理,颜色鲜艳的蘑菇大都有毒,但橙盖鹅膏例外,它是真正的山珍美味,具有鸡蛋和菌类的独特香味,是著名的食用蘑菇之一,营养价值很高。但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谨防与毒蝇鹅膏混淆(毒蝇鹅膏的菌盖呈红色并有白点,菌褶及菌茎都是白色的)。
橙盖鹅膏系外生菌根菌,常在冷杉、栎类、水青冈等树木的根系上形成菌根,开展上述树木与橙盖鹅膏的共生关系研究,进行人工引种培育,在林下生产橙盖鹅膏,对发展山林经济、实现“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立区战略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