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8-26 17:11 作者:田丕 来源:安康日报社

登山对我们而言,是感受自然的伟大和力量。而对于化龙山的生态卫士来说,每一次进山,是和山的对话和交流。

化龙山是巴山第二高峰,仅次于神农架的神农顶,海拔2917米的高度在平均海拔400米左右的安康,让人为之夺目。

7月3日,一场雨后,天气晴好。

我们随着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生态卫士一起,向着化龙山主峰进发,这条路从公路到主峰再返回,有近十公里,这样的路是生态卫士日常的巡山路径。巴山,是古龙小说里回风舞柳剑顾道人的家乡,脑子里的武侠情节也让我对化龙山充满神往。跟随的生态卫士,他们也像侠客一样,守护着化龙山的一草一木。

从正河垭保护点附近柏子沟口开始,我们顺着时有时无的溪流向着山顶进发,中午时分,我们的头顶出现了壮丽的日晕,就像浅蓝色的水潭中被丢进了一粒石子激荡开一圈涟漪。

沿途小路曾经往来的是运煤车辆,如今在大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工作态势下,小煤矿早已被关停,没有了车辆进出,曾经的土路恢复了自然该有的面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逐渐突破车辙画下的结界,占领了小路。

化龙山有着北亚热带最为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反映了由暖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特点,由下而上依次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和针叶林带,植物分布层次非常明显。

一行17人从遮蔽头顶天空的阔叶林里钻出来,已到山脚,上山的路也跟着山势变得陡峭。化龙山的生态卫士们对于这样的山路已经轻车熟路,他们登顶多的有十几次,少的也有五六次。每次巡山,不仅仅是走一趟,拍照、记录、查看是最基本的操作模式。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用脚走出来的巡山路上,全世界唯一一个以化龙山命名的新发现植物——化龙山黄堇被他们“找到”了。这种隶属于罂粟科的植物新物种千百年来藏身于化龙山中,直到生态卫士刘平一次不经意间的接触,它才被世人所知道。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从它身边经过,怎么也不会看出来这种绿色的幼小的植物是刚被发现不久的。化龙山黄堇顶端叶片较两侧叶片大,呈现卵圆形或长圆形,身姿纤细。它的发现也意味着世界植物名录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上山的路很陡,我们渐渐被生态卫士们拉开距离,但他们时不时还停下脚步为我们指出植物的名称和属性。

前几日刚刚下过雨,闪耀的阳光下,湿润的气息在落叶林带萦绕,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巴山冷杉渐渐布满山坡,松树和冷杉新生的针叶已经几乎发育完全,在光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风从林间穿过,带来幽幽的植物清香。

下午2点20分,我们登上了海拔2917米的化龙山主峰。

向南的山谷涌起一大片云雾,化龙山那长长的山脊在阳光和光线的渲染下,被雕刻的精致而细腻。云雾渐渐升高、慢慢膨胀,珍珠色的云雾翻过山脊,即使转瞬而逝,也留下了痕迹,花草树木的脉搏为之加速,土地为之湿润,就连岩石表面都留有云雾的印记,只是人类的眼睛不一定能看清。

这是我第二次登上化龙山主峰,第一次已经是十几年前,时间虽然过了很久,但是自然环境依然保持着那时的样貌,风物依旧,如见老友。这得益于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级人员的不懈努力。

站在山巅,一侧云雾闭合,一侧阳光普照;光与影、雾与风不断交织融合。自然的翻腾和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

我们一直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这一刻我在化龙山主峰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