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扣保护主题。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横跨大巴山在陕西境内的最高峰化龙山南北坡,总面积28103公顷,为南江河和岚河的分水岭,以保护典型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植物种群为主,兼有野生动物保护,是国家在巴山北坡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2050种,脊椎动物374种,昆虫608种,大型真菌169种。素有“小神农架”之美誉,也是“绿色安康”的一张靓丽名片,具有重要生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
丰富优质的生物物种种质资源,为安康特色生物资源的培育、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因此保护是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第一要务。我们既要树立保护优先的思想,任何时候不碰生态保护的红线,同时又不能忘了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中改善民生之路,自觉融入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加大保护资源力度的同时,挖掘自然保护区潜力,展现自然保护区的活力,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培育利用珍贵物种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二是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孕育生态文明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以作为生态文化核心的和谐自然观为前提的,生态文明秉承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2013年9月,化龙山自然保护区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这既是对保护区自2009年7月组建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项目建设、保护管理、科研宣教和社区共管各方面工作成果的肯定,同时也升华了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内涵,加重了肩上的担子。我们不仅要在保护管理上下功夫,还要做好生态文化这篇大文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弘扬生态文化就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念,充实生态文化的内在推动力,宣传好、利用好、发展好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化资源。
利用先进设备和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形象生动的标本展览馆,开拓视野,丰富人们的动植物知识;培育珍稀植物园,实现人们追寻古老植物王国的梦想;建立森林体验中心,让人们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盛宴;对接“中国最美乡村”平利乡村游、千家坪森林公园、天书峡景区和镇坪黄安坝至小三峡旅游线路,在保护区实验区开发精品生态旅游观光点,让旅游人群去黑老朳冷杉林探寻原始森林秘境、到浪河领略一波碧水风情、爬高山草甸陶醉丽日蓝天风光;制作科普图书和影视资料,提升生态文化内涵,扩大保护区知名度。使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三是打造特色产品。化龙山自然保护区资源十分丰富,仅中药材就有百种之多,早在清末民初时产自于化龙山的“八仙党参”就闻名遐迩,远销日本。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9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35种,它们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的宝贵资源。以保护为主线,以科研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培育、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让保护区周边群众富裕起来,化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维护林区稳定,不仅是保护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主动介入市场,提高竞争能力,打造一批时尚、健康的绿色特色产品,是保护区周边群众迅速致富的先决条件。发挥保护区资源和人才优势,在社区建立珙桐、红豆杉珍稀苗木基地,开发新兴绿化苗木市场;培育、驯化品质优良各具特色的野生花卉;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对日益枯竭的重楼、猪苓等名贵中药材人工保育试种;利用保护区清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种类繁多无污染的野生花蜜,引导群众在实验区从事养蜂业,生产高山绿色百花蜂蜜。这些具有前瞻性的产业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适合于山区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崛起,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重大战略决策。保护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是自然保护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脚踏实地,做好生态保护这份“蛋糕”,让“生态红利”惠及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安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