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的化龙山保护区第三次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调查成果《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及保护》、《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及保护》两书已经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迄今为止先后开展了三次科学考察(资源“本底”调查)。第一次是1988年-1994年间,由陕西省科委、陕西省林业厅组织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林学院、前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科研院所的28位专家学者,对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种子植物资源、蕨类植物资源、陆生脊椎动物资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自然保护区境界范围等开展了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鉴定化龙山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731种(含种下等级)、蕨类植物141种、陆生脊椎动物251种;第二次资源“本底”调查是2003年-2004年间,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了保护区昆虫资源、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步鉴定化龙山保护区有昆虫608种、大型真菌169种。
第三次资源“本底”调查是2010年-2013年,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历时4年,开展了保护区植被、种子植物及其区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经济植物资源、鸟类及其区系、爬行类及其区系、兽类及其区系、两栖类及其区系、鱼类及其区系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成果显示,化龙山保护区物种数量大幅刷新历史记录,植被类型更加丰富。一是保护区有种子植物2050种(不含种下等级),与第一次科学考察相比,发现了陕西省分布新记录2属、8种,化龙山保护区新记录科3个,化龙山保护区新记录种515种(含陕西省分布新记录)、3亚种、14变种、1变型;二是保护区自然植被共有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31个群系,与第一次科学考察相比,增加3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三是保护区有脊椎动物374种,与第一次科学考察相比增加123种(含陕西省分布新记录7种,化龙山保护区新记录116种)。其中,新增鱼纲30种,填补了化龙山资源“本底”一项空白;两栖纲增加4种,爬行纲增加3种,鸟纲增加83种,哺乳纲增加3种。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第三次资源“本底”调查成果,凝聚了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凝聚了陕西师范大学专家学者的心血智慧,真实地反映了区内生物多样性与植被资源现状,为化龙山的科学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科研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