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9-25 09:27 作者:刘斌 来源:化龙山管理局

-—《水润三秦与大秦岭保护》专题研修班研修报告


2020年9月14日-21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举办的全省第六期《水润三秦与大秦岭保护》专题研修班的学习活动。六位专家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植物资源与人类健康、保护秦岭的陕西路径、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与乡风文明等六个方面为主题讲授了生态及生态文明的理论和知识;基地还组织我们60多名学员赴宝鸡峡、杨凌渭河湿地公园、宁陕县朝阳沟特色产业基地、香菇小镇、上坝河森林公园、火地塘试验林场、平河梁自然保护区、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处开展研学、接受红色教育;还组织学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为期八天的学习,不仅使我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保护好大秦岭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而且也使我对三秦大地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了更加全面、真切的体会,同学员们的深入交流使我能够跳出林业看林业,对林业和自然保护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职业自信。

巴山是大秦岭的东南板块,是汉江以南的秦岭。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山腹地。本人结合实际,就如何学以致用、推动思想解放和工作创新谈三点体会。

一、认识化龙山,坚定职业自信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部发文公布成立的大巴山北坡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化龙山是大巴山的第二峰,海拔2917米,仅次于华中屋脊、巴山第一高峰神农架。化龙山保护区划定在渝、陕、鄂三省接壤地带,地处安康市东南部镇坪、平利两县交界处的化龙山两侧林区,周边涉及镇坪县国有林业总场、平利县千家坪国有林场、镇坪县城关、上竹、牛头店、曾家四个镇,平利县八仙镇,总面积28105.28公顷,森林覆盖率91.7%。保护区以其生物区系的古老性、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濒危物种的珍贵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典型性而著称。

保护区是生物基因库。典型和完整的北亚热带生态系统。化龙山南北过渡、东西承接,植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不同于秦岭主峰太白山,也有别于四川峨眉山,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有色彩在国内同一纬度极为少见。丰富的植物种类。根据科学考察和文献整理,化龙山有蕨类植物26科,46属,114种;种子植物154科,751属,2157种。木本植物种数达848种,占陕西省木本植物总数的69.28%。多样和古老的温带、亚热带的植物区系成分。化龙山处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受历次冰川破坏小,加之比较稳定、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保存下来众多古老植物种,孕育了繁盛的植物种群,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东洋界种类居优势的动物区系成分。根据考察和文献记载,化龙山有哺乳纲7目23科80种;鸟纲16目50科251种;两栖纲2目7科18种;爬行纲3目7科22种;脊椎动物32目,99科401种;昆虫23目153科608种。动物区系的古老、原始性是其显著特征。众多重点保护动植物的避难所。保护区分别有国家、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115种,占全省稀有濒危植物总数的73.3%;珙桐是国内分布最北界,长序榆、黄杉为陕西唯一发现;有国家、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7种,其中林麝、云豹、豹、金雕、白肩雕等5种为国家Ⅰ级,黑熊、水獭、大灵猫、鬣羚、斑羚、红腹角雉等37种为国家Ⅱ级,秦巴北鲵等35种为陕西省重点保护。旅游资源丰富。保护区内有浪河风光、化龙飞瀑、化龙云海、莽莽林海、天然龙洞等18处主要景观,是人们参观、游览的绝妙胜地。保护区神奇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展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宣传教育、教学实习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平台。

保护区是青春美少年。 200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化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批准组建化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7年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09年正式组建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区组局以来,保护区相继完成了科学考察、人员划转、林权移交、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保护区立法、创建全国和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标志性成就。

二、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困难挑战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在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在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我们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也是我们做好生态保护的最大动力,为保护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秦岭相比,巴山更靠南、地形地貌更复杂;与其他保护区相比,化龙山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并不是很充分,还有不少的生态宝贝有待发现、研究,进而更好地保护。

保护区是生态空间的核心地带,生态空间追求的目标是山清水秀,是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根脉所在。与一般的林区相比, 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生态价值更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造成的损失更严重,甚至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对濒危动植物资源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机构改革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属性、资源属性、环境属性更加突出,接受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三个部门监管,在严格监管下工作成为常态。国家已启动起草《自然保护地管理法》《生物安全法》,着手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保护范围扩大到所有野生动物。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新《森林法》已于2020年7月1日施行,依法治理倒逼担当作为。平镇高速通车将加重资源保护压力。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等资源安全风险将加剧。

三、坚持学以致用,建设优区强局

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本次研修内容,积极转化吸收研修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优区强局。

(一)在依法保护上下功夫。加强执法培训、法治宣传、巡护监管、森林防火、联防机制、有害生物入侵、生态卫士建设等,提高依法治区依法管林水平,发挥好化龙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的作用,推动建立依法保护的大联盟。

(二)在科研强区上下功夫。加快科研项目实施进度,重视引才引智工作,成立巴山北坡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繁育专家工作站,搭建起开放合作、科学权威、特色鲜明、权责明确、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

(三)在文化兴区上下功夫。加强局站文化建设,把局站建成展示生态文明教育成果的窗口。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化龙山讲堂》《七女巧说化龙山》《点睛化龙山》等生态文化活动,把化龙山打造成自然教育的天然课堂。

(四)在生态惠民上下功夫。深度融入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力扶持社区群众发展涉林产业,积极吸纳群众参与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森林体验,实现群众不进区也能富,把化龙山建设成“两山理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