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7-06 17:06 作者:胡仁保 来源:

 6月中旬,化保局干部职工一行32人先后赴重庆阴条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学习,通过听取介绍、座谈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进行了考察交流学习,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文化底蕴,更主要的是能从中总结出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保护的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而来提升保护区资源管理与建设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此次考察交流学习,对我触动很大,让我的身心都感受到了新的洗礼,收获颇深。

 一、阴条岭、五里坡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管理成效

 阴条岭、五里坡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与我们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类型基本相同。但在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与发展水平上仍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阴条岭保护区。一是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较好,有知名的长江小三峡,气候优美。保护区内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地,成为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的最佳场所,同时成为市民及周边县区游客的理想旅游胜地。二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争得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争取国家加大对保护区的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机遇,促进保护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进行科研项目,建立了核桃良种繁育科研基地,既供外来观摩学习,又能向社会广泛推广,为县域经济建设乃至其他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显然提高了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地位。值得学习借鉴。

 五里坡保护区。一是因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江三峡,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价值很高,能引起市县领导高度重视,能得到综合力量的推进。在资源保护管理上,通过林业、国土、水利、环保形成强大的合力、形成共管链条,有力地强化了资源安全保护。二是把保护区内居住社区群众600户2300多人,整乡搬出进行安置,避免了今后对保护区人为干扰和破坏,便于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管理,这值得我们探索和借鉴。

 二、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基本情况和森林体验成效

 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文化的地方。位于鄂西边陬,地处秦巴山脉东端,东瞰荆襄,西望巴蜀,南通三峡,北倚武当,与武陵山脉咫相邻,共扼长江峡,接壤的县市有湖北省兴山、巴东、房县、竹山和重庆的巫山、巫溪等县。通过三年时间的体制试点建设,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完成组建。将多个机构组拼,减少了机构和人员,集中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一是建立了管理体系。将1170平方公里试点区划分为大九湖、神农顶、木鱼和老君山四个管理区,分设管理处、管理中心和哨卡,建立局机关—管理处—管理中心三级管理体系;二是科学划定功能区。划分为严格保护、生态保育、游憩展示、传统利用4个功能分区;三是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建立了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恢复、科研教育、社区发展、经营管理、行政执法、决策咨询、机关管理等运行机制;四是搭建科学研究大平台。将原有的多个各类科研平台基地优化组合成3个研究中心、3个学科组,培养稳定的研究队伍;五是建成信息中心。运用红外相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和设备,建成人防、物防和技防综合管护体系,做到“天地人”“点线面”全方位监测,实现管理无盲区、监测无死角;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机关运行管理三大类66项工作制度。七是初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聘用辖区内农民生态管理员700名,实施460户“以电代燃”取暖补贴试点。他们的自然环境优势、科学的规划、有效管理措施、旅游业的发展等值得学习借鉴。

 三、外出学习的几点粗浅体会

 1.开阔了视野。此次外出考察交流学习,我们学习了兄弟单位在资源保护管理和森林体验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好机制、好做法,看到了他们创新发展的建设成就。我感到“走出去”的好处,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并切身感受到了作为自然资源保护人员的光荣和自豪!

 2.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和壮美。沿途,我们虽匆匆而过,但目光所及之处,看到了途经之地及巧夺天工般的建筑工艺,观赏了祖国大好河山,领略了浓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真实感受了大自然优美的繁荣景象,这真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坚定了我为自然保护事业继续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3.自然体验是保护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开发森林的教育、体验、休养等功能,是我国乃至世界林业发展的新趋势。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设计独特,理念新颖,体验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技巧灵活多样,令人百看不厌,赞叹不绝。基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凸显了自然教育的理念,呈现出创新的做法,他们的先进经验和运营模式,对于指导我们自然保护区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作为同一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虽拥有引以自豪的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但通过对比,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保护管理、产业发展、森林体验方面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景区观赏性没能得到有效开发,保护区知名度不高等问题。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必须学先进、找差距、鼓干劲、求赶超。应树品牌、突特色、高标准、提水平。要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和意志,以勇当先进、争创一流的胆略和气魄,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把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陕西省一流保护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