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是夏季最热闹的生物,它从早到晚不停地鸣叫,是夏季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大家知道知了是对蝉类的俗称,可是人们为什么把蝉类叫知了呢?
小时候,我们都应该听过知了类似下面版本的寓言故事。传说,最早知了是不会飞的,有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习飞行。但知了怕吃苦,学习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飞翔的道理,它只听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教给它飞翔的动作,它只练习了几下,就自满地说:“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而知了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知了后悔晚矣。
从《汉典》里查得:“蝉,因叫的声音像知了而得名,也作「蜘蟟」(zhī liáo)。”清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中写到:“今黄县人谓之蛣蟟(jié liáo ),栖霞谓之蠽蟟(jié liáo),顺天谓之蝍蟟(jí liáo ),皆语音之转也。”章炳麟在《新方言·释动物》中也写到:“今直隶谓蝉为即蟧(jí láo),山东、淮南北谓之蠽蟧(jié láo),浙江谓之蚻蟧(zhá láo),或曰知蟧(zhī láo)。”尽管这些名字书写起来有所差异,但是在发音上基本是一样的。
我们无论是从寓言故事,还是资料记载,都可以看出,知了这个名字是根据蝉的鸣叫声音得来的,后来书写为“知了”,是其中最简便的写法。
那么问题来了,蝉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000种,每种都有不一样的叫声,知了到底是哪一种蝉呢?
知了,应该最初是指叫声为“知了……知了……”的那种蝉,后来才泛指各类蝉。这种蝉至少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叫声为“知了……知了……”,其次它的分布区域十分广泛,“知了”这一名字才能取得大家的一致的、广泛的认可。
幸好,尽管蝉的种类十分繁多,但是生活在人们身边、十分常见、数量巨大的种类并不多,以陕西为例,最为常见的蝉只有蒙古寒蝉、黑蚱蝉、鸣鸣蝉、蟪蛄、松寒蝉等几种,每种的叫声都富有特色且大不相同。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些名字,然后听一听它们的叫声,也许你还是第一次听到它们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叫声你肯定再熟悉不过了。其中,蒙古寒蝉的叫声正是标志性的“知了……知了……”,而其他几种则完全不同,而且蒙古寒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都能听到它的别致的叫声。因此,笔者认为知了本意是指蒙古寒蝉,后来才泛指各种蝉。在关中地区的方言里,也只将最常见的蒙古寒蝉称为知了,黑蚱蝉称大知了,鸣鸣蝉称纺线车,也算是一个侧证。大家不妨来听一听蒙古寒蝉的叫声,看看它是不是在说“知了……知了……”。